十一月的风,携着新会的柑橘清香,从数百公里外的江门吹到广有公司的楼顶。这里没有新会沿江的开阔晒场,却因大家长陈总的归来,多了一片承载匠心与关爱的天地。连夜驱车赴新会甄选柑果的广有大家长陈总,正捧着刚运回的新鲜柑果,指尖的油润清香,是跨越路途的馈赠,更是即将开启晒陈皮修行的体验。

“好陈皮得看‘三气’——地气、水气、天气。”站在楼顶的晒场边,陈总望着手中的柑果,将新会人世代相传的秘诀讲给围在身边的广有家人们。这份从新会土地上带回的认知,早已刻进她的初心:“连夜去新会,就是想让广有家人、让咱们的新老客户,能早些喝上最正宗的新会陈皮泡的茶,这是对大家的关爱,也是我们的责任。”

话音落,陈总拿起一颗柑果,手把手教起了传统晒皮技艺。“选料是根,咱们带回的都是扁身油皮的上品,有柑青皮、微红皮、大红皮,都是按新会的采收时节精挑细选的。”她一边说,一边演示“正三刀法”,刀刃在果顶均匀划过,三瓣果皮整齐分离,“这样开皮,既美观,又利于后续陈化,每一刀都要稳、要匀。”
广有家人们围在一旁,认真学着每一个动作。待大家动手开皮后,陈总又叮嘱起翻皮的要领:“刚开好的皮要放在当风处萎蔫两三个小时,变软了再轻柔翻过来,让橘白朝外,千万不能用力,不然会损伤果皮,影响后续的陈香。”楼顶的风恰好吹过,带着柑皮的清香,也吹散了大家操作中的生疏。

晒皮环节,陈总更是细致入微。“晒皮得看天,今天是晴朗的北风天,正好。”她指导大家将翻好的果皮平铺在晒具上,内囊朝上,“每一片都要摆匀,让阳光充分晒到,这样干燥得均匀,香气才足。”她一边摆放,一边回忆着新会的晒场:“新会人家的屋顶、晒场,每年这个时候都铺满了陈皮,就像藏着时光的宝藏。咱们在楼顶晒,也要守着这份规矩,温度降了就赶紧收,别让水汽返回来。”

连续几日,楼顶的晒场成了广有最热闹的地方。从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到傍晚的余晖,家人们轮流值守,按照陈总的教导,悉心照料着每一片果皮。陈总也时常来到楼顶,检查晒皮的进度,分享着新会村落里“存陈皮如写日记”的故事:“新会人藏陈皮,有的要等孙子娶媳妇才开坛,那是岁月的沉淀,也是情感的寄托。咱们晒的每一片皮,都是给时光的承诺,要用心,要耐心。”

待果皮完全干燥,陈总又教大家如何陈化储存。“用棉麻袋装好,放在通风干燥的地方,一定要离地、离墙、离顶。”她指着楼顶的储物区,一一叮嘱,“新皮前三年每年要翻晒两三次,四年以上的皮可以少晒几次,十年以上就密封保存。防潮、防虫、防霉,每一步都不能马虎,这是对陈皮的负责,也是对大家的负责。”

家人们认真记录着每一个要点,手中的陈皮虽还带着新皮的青涩,却已在大家的呵护下,开始了时光的修行。陈总看着眼前的一幕,眼中满是欣慰:“理气健脾、燥湿化痰,这小小的陈皮,是养生的良方,更是我们对家人、对客户的关爱。从新会的枝头到咱们的楼顶,从一颗柑果到一片陈皮,每一步都藏着匠心,藏着我们广有人的初心。”

楼顶的风依旧吹着,带着柑皮的清香,也带着广有人的温暖。这场始于新会的寻皮之旅,最终在公司的楼顶,化作一场匠心的传承、一份关爱的传递。那些在阳光下晾晒的陈皮,终将在时光中沉淀出醇厚的香气,就像广有人的初心与匠心,历经岁月,愈发真挚动人。这杯未来的陈香,敬时光,敬匠心,更敬每一位被用心守护的家人、合作伙伴与客户。
18028968328